《肖申克的救赎》:如果身处低谷,请你务必千万次救自己于水火中
有一部电影很神奇,1994年上映的时候票房只要2834万美元,而拍摄成本就达到2500万美元。
有一部电影很神奇,1994年上映的时候票房只要2834万美元,而拍摄成本就达到2500万美元。
01得救之道,尽在其中《肖申克的救赎》电影中有一个细节,很少有评论讲到。在最终决定越狱之前,安迪与瑞德之间有一段对话。关于自己的“罪名”,安迪说:“我太太说我是个很难理解的人,像一本合起来的书,整天这样抱怨。她很漂亮,老天,我是多么爱她啊,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…
家庭重担压在你的身上,既要照顾老人,又要抚养孩子,却唯独顾不上自己。
但他从未放弃过希望,一直保持着对自由不断追求的心,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及坚决抗争,取得了贪婪的监狱长诺顿的信任,帮狱友建造了全市最好的监狱图书馆,为他们争取了尊严与希望。
在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的结局中,瑞德的经历让人感慨万千。他在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 40 年,历经三次假释申请,前两次都未能通过,直到第三次,那时的他其实已经对假释不抱什么希望了,却意外地打动了评审员,成功获得假释。
在电影史上,有那么一些作品,它们超越了时间的限制,成为不朽的经典。《肖申克的救赎》(The Shawshank Redemption)便是其中之一。这部电影,改编自斯蒂芬·金的小说《四季奇谭》中的一篇短篇小说《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》,由弗兰克·德拉邦特
安迪的越狱,表面上是对身体自由的追求,实则是对灵魂自由的渴望。他用近20年的时间,一点一点凿出通往自由的隧道,这不仅仅是对物理限制的突破,更是对内心坚持和希望的诠释。
“ Hope is a good thing,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,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." —— “希望是件好事,也许是最好的事,而好的事情永远不会消逝 ”
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不只是一部经典电影,更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的文学作品,你可能看过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,但你真的读懂了主角安迪的内心世界吗?